馆驿中,崇祯坐在窗前案几前草拟诏书,而王承恩则在一旁抄录副本。

    门外传来李若琏很具辨识度的暗哑声音:“微臣李若琏求见陛下。”

    崇祯搁下笔道:“进来。”

    王承恩过去拉开门,李若琏引着郑鸿逵一同进屋,郑鸿逵见到崇祯,难掩喜色,跪地参拜道:“微臣锦衣卫都指挥使郑鸿逵参见皇帝陛下。”

    崇祯亲自起身上前将郑鸿逵扶起,道:“朕于危难之际,得遇鸿逵,不胜之喜!”

    郑鸿逵心中激动,道:“让陛下受苦了,臣等万死!”

    崇祯摇头,道:“都是朕咎由自取。幸好现在痛定思痛,收拾河山,为时不晚。别都站着,我们坐下说话。”

    郑鸿逵忙辞,道:“陛下在此,臣等安敢坐。”

    “非常时期,还拘那些俗礼做什么?赐坐。”崇祯语气温和,却不容质疑。

    郑鸿逵与李若琏只得危坐于屋中锦凳之上。

    崇祯问道:“鸿逵如何会在天津?”

    郑鸿逵道:“微臣先前在南京时,闻听闯逆贼军大举北上,攻掠城池,兵锋直指北京,微臣心忧陛下,因此向兄长讨要了战船两艘,专门到天津候着,以备不时之需。”

    崇祯赞许道:“鸿逵忠君爱国,朕心甚慰。危难见人心,这句话是至理名言啊。想昔日朝堂里那衮衮诸公,平日满嘴仁义道德,关键时候却……”崇祯自嘲一笑,“这也是朕这个皇帝以前做得失败啊。幸好还有若琏、鸿逵这般的忠臣良将佑护,朕因此还有反思错误,重新再来的机会,实为幸甚!”

    崇祯这般推心置腹,毫无君王架子地与李若琏、郑鸿逵说话,让二人很是感动。

    李若琏道:“陛下万勿自责,以往都是奸臣误国,陛下励精图治,那是天下人都知道的。”

    郑鸿逵道:“陛下乃圣明之君,以前鸿逵只是苦无御前效忠机会。这番君上有难,鸿逵便是肝脑涂地,也要保陛下万全。”

    崇祯欣慰点头,道:“大浪淘沙,你二人都将是国之栋梁,朕必然倚重,将来我们君臣同心,共安社稷,同创太平。”

    这番话算是对李郑二人的某种承诺。郑李二人闻言一同离座单腿跪下,抱拳道:“为陛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崇祯将二人扶起,三人重新落坐。

    “我们何时坐船离开?”崇祯问道。

    “明日一早起航,今日之内便完善补给,完成出航准备。”郑鸿逵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