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摇着大蒲扇,喝着凉茶,不慌不忙的道:“不忙于一时,要沉住气。你们汉人有句话,叫攘外必先安内。本王在盛京的那些兄弟侄子啥的,可都不是些让人省心的货。当务之急是把朝廷都搬过来,定都燕京,在此站稳脚跟,然后再大举南征北伐,将天下收入囊中。”
不想当皇帝的摄政王不是好摄政王,多尔衮可是有大志向的人。红歹是嗝屁时,多尔衮也参与了皇位竞争,但红歹是留下的亲信大臣激烈反对,甚至佩剑上前,双方就差亮出家伙火拼,若霸王硬上弓,难免招致内乱。多尔衮从小就在权谋场中长大,颇有谋略,能屈能伸,于是采取迂回战略,把只有六岁、还在读幼儿园的福临扶上皇位,自己当上摄政王,先把实权掌握在手中,徐徐图之。后来郡王阿达礼、贝子硕讬劝多尔衮自立为帝,多尔衮为了稳固当前局面,甚至不惜将阿达礼、硕讬杀了,以此向镶蓝旗主济尔哈朗等中间实力派表明态度。同时不遗余力地打击军功大、能力强的红歹是长子豪格,借口豪格中伤自己,削去豪格爵位,此次入关也不忘将豪格带在身边,严加看管。
多尔衮现在打的如意算盘是通过迁都,进一步削弱八旗异己势力,然后在统一天下过程中,不断壮大自身的实力,同时找机会把政治对手们一个个弄死,只待天下统一,他威望大盛、实力无人匹敌时,便就效仿华夏古代的禅让故事,自己当皇帝玩玩。多尔衮熟读三国,自问自导自演一个曹丕那般的三推六让九辞,然后勉为其难的接受禅让,登鼎大极,那还不是跟玩似的。当然,这个时候他是严重低估了被他推倒过几次的嫂嫂兼圣母皇太后布木布泰,原本历史上他跟李独眼一般,终究是成了悲剧的嫁衣王。
范文程作为多尔衮的智囊心腹,有些话不用说得太明,自然一点就通。呷了口凉茶,范文程目光锐利地道:“那现在当务之急,是攻略天津,夺取此燕京门户,如此在燕京站稳脚跟,也好劝说盛京人等入关。”
多尔衮将大蒲扇拍在大腿上,摸摸后脑勺上那油光锃亮很是丑陋的一撮金钱鼠尾,笑道:“哈哈,本王就是作此打算!本王倒要看看,小小天津,如何抵挡本王的铁骑和大炮?”
多尔衮惦记着天津,而天津此时已经开启了搬家模式。
吴三桂投降了建虏,北平陷入建虏之手的消息,在一天之内便由斥候传回了天津。崇祯亲自任命的天津战时最高长官——天津卫都指挥使王晋经过几个月的战火淬炼,已经是沉毅果决、且有着足够敏锐战场意识的一员大将,当得知建虏有几十门红夷大炮,他立即便作出了决断。
崇祯皇帝的作战指导方针很明确,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现在的情势是,建虏有几十门大炮,天津城很大可能守不住,必须早做准备。
于是命令下达,天津全城百姓有序从河、海、陆三路转移江南。由于此前已经有转移大批难民的经验,加之这段时间严格军管,天津人都被以街、巷为单位严密组织起来,这次规模庞大的大撤离大移民忙而不乱,一切有序进行。
一座城市,如蚂蚁搬家一般从河、海、陆三路络绎而有序的大撤离,场面蔚为壮观。
军队已经提前进行动员布置,天津整编拣练出的守军加上郑年秉率领的禁卫军,数量并不多,只有不到七千人,但这些人都是拣选的敢战之士,又经过了实战考验,这时将作战意图充分传达,人人心中敞亮,军心稳定,官兵们以一种有些紧张,又有些莫名兴奋的心情等待着建虏军队的到来,修筑工事积极备战,等待着实现前敌指挥部制定的“占尽便宜再走”作战目标。
此时的南京城比往日多了许多激情,由于这时代落后的通讯条件,千里之外的消息都是滞后到达,现在的南京才收到天津守军击退顺军主力的捷报,大街小巷街谈巷议都是这个胜利的消息。
除了此事,让南京百姓兴奋的还有王师西征的消息。西征已然启动,辽东舰队陆战队被西征司令部命为先锋,驻扎在应天府各县的部队悉数拔营向北,向河南方向开拔,兴冲冲的抢功劳去了。
辽东舰队临走之前,非常鸡贼的郑鸿逵将皇家军校各地来进修的军官抢走了一小半,大多是左良玉部和刘泽清部的军官,这些军官都有一定的实战经验,对辽东舰队这支新立之师来说自然都是些香饽饽,郑鸿逵早就垂涎三尺,只是没找到机会下嘴,如今大战在即,那自然是正大光明的抢了没商量。而被抢军官自是抵挡不住辽东舰队给予的升职加薪承诺(到军校进修时本就晋升了一级,辽东舰队承诺到部队后奏请军机处再给他们升一级),一个个屁颠屁颠拿好军机处开具的调动文书,打包好行李,兴冲冲就去新部队报到。
武举出身的郑鸿逵是不会讲什么温良恭俭让的,原本他是向高杰部和黄得功部在军校进修的军官也伸出了挖人的黑手,无奈军机处以高、黄两部是此次西征主力,把两部进修军官都发回原部参加西征,郑鸿逵只能望之奈何。
郑鸿逵可耻的挖人行为让西征军总司令卢九德大光其火,他原本也是打算在皇家军校挑人充实西征军司令部的,不料就晚了那么一步,等他回过神来,急着去捡功劳的辽东舰队陆战队已经挖走人脚底抹油大队开拔,影都不见了,气得卢九德跳脚骂娘。
当然,卢九德也不是省油的灯,当机立断派人截住一些正在打包行李准备回原部参战的黄、高两部的优秀军官,死皮赖脸的去军机处要调遣文书,不给文书就不走人。太监兼军痞耍起无赖来那可是真的不要脸,再加上他是军机处的老同僚,人刚走茶还没凉,读书人史可法和明朝红N代刘孔昭都是要脸的人,哪里是他的对手,迅速败下阵来,也顾不得高杰、黄得功二人得知自己部下被抢走后会如何怨愤满天,乖乖奉上调遣文书送客。
随后卢九德又厚着脸皮去跟李若琏打商量,原本他对从这个脸比他还黑的黑脸将军手里要到人马并不抱什么希望,不曾想李若琏很是大方,一出手就同意借一个营给他充任司令部警卫营。当然,有言在先,要还的。
卢九德眼见禁卫军这儿榨不出多的油,一面去军机处讨要调动禁卫军一个营的文书,一面将主意打到少年军校那些童子军头上。皇家少年军校成立虽不久,但由于这所学校实行的是淘汰制,每隔一段时间就搞综合考核比武,成绩末尾的就被淘汰去军队当大头兵,大浪淘沙,剩下的都是更加适应军事生活的苗子。加之该校在教学中按崇祯的指示,特别重视实战对抗训练,在禁卫军中挑选精兵组成队伍与之进行实战对抗,虽然童子军们次次都被揍得很惨,但实战训练中进步也是惊人,短短三两月,其战斗实力已经不容小觑,需要禁卫军陪练大兵们认真对待。
卢九德作为前军机大臣,对这些情况自然清楚,所以将少年军校才训练两三月的娃娃兵也列入司令部征召对象,但在外人看来不免有些饥不择食。
征召少年军校的娃娃兵,卢九德采取自愿报名,加比武竞争的办法,简单粗暴。
不想当皇帝的摄政王不是好摄政王,多尔衮可是有大志向的人。红歹是嗝屁时,多尔衮也参与了皇位竞争,但红歹是留下的亲信大臣激烈反对,甚至佩剑上前,双方就差亮出家伙火拼,若霸王硬上弓,难免招致内乱。多尔衮从小就在权谋场中长大,颇有谋略,能屈能伸,于是采取迂回战略,把只有六岁、还在读幼儿园的福临扶上皇位,自己当上摄政王,先把实权掌握在手中,徐徐图之。后来郡王阿达礼、贝子硕讬劝多尔衮自立为帝,多尔衮为了稳固当前局面,甚至不惜将阿达礼、硕讬杀了,以此向镶蓝旗主济尔哈朗等中间实力派表明态度。同时不遗余力地打击军功大、能力强的红歹是长子豪格,借口豪格中伤自己,削去豪格爵位,此次入关也不忘将豪格带在身边,严加看管。
多尔衮现在打的如意算盘是通过迁都,进一步削弱八旗异己势力,然后在统一天下过程中,不断壮大自身的实力,同时找机会把政治对手们一个个弄死,只待天下统一,他威望大盛、实力无人匹敌时,便就效仿华夏古代的禅让故事,自己当皇帝玩玩。多尔衮熟读三国,自问自导自演一个曹丕那般的三推六让九辞,然后勉为其难的接受禅让,登鼎大极,那还不是跟玩似的。当然,这个时候他是严重低估了被他推倒过几次的嫂嫂兼圣母皇太后布木布泰,原本历史上他跟李独眼一般,终究是成了悲剧的嫁衣王。
范文程作为多尔衮的智囊心腹,有些话不用说得太明,自然一点就通。呷了口凉茶,范文程目光锐利地道:“那现在当务之急,是攻略天津,夺取此燕京门户,如此在燕京站稳脚跟,也好劝说盛京人等入关。”
多尔衮将大蒲扇拍在大腿上,摸摸后脑勺上那油光锃亮很是丑陋的一撮金钱鼠尾,笑道:“哈哈,本王就是作此打算!本王倒要看看,小小天津,如何抵挡本王的铁骑和大炮?”
多尔衮惦记着天津,而天津此时已经开启了搬家模式。
吴三桂投降了建虏,北平陷入建虏之手的消息,在一天之内便由斥候传回了天津。崇祯亲自任命的天津战时最高长官——天津卫都指挥使王晋经过几个月的战火淬炼,已经是沉毅果决、且有着足够敏锐战场意识的一员大将,当得知建虏有几十门红夷大炮,他立即便作出了决断。
崇祯皇帝的作战指导方针很明确,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现在的情势是,建虏有几十门大炮,天津城很大可能守不住,必须早做准备。
于是命令下达,天津全城百姓有序从河、海、陆三路转移江南。由于此前已经有转移大批难民的经验,加之这段时间严格军管,天津人都被以街、巷为单位严密组织起来,这次规模庞大的大撤离大移民忙而不乱,一切有序进行。
一座城市,如蚂蚁搬家一般从河、海、陆三路络绎而有序的大撤离,场面蔚为壮观。
军队已经提前进行动员布置,天津整编拣练出的守军加上郑年秉率领的禁卫军,数量并不多,只有不到七千人,但这些人都是拣选的敢战之士,又经过了实战考验,这时将作战意图充分传达,人人心中敞亮,军心稳定,官兵们以一种有些紧张,又有些莫名兴奋的心情等待着建虏军队的到来,修筑工事积极备战,等待着实现前敌指挥部制定的“占尽便宜再走”作战目标。
此时的南京城比往日多了许多激情,由于这时代落后的通讯条件,千里之外的消息都是滞后到达,现在的南京才收到天津守军击退顺军主力的捷报,大街小巷街谈巷议都是这个胜利的消息。
除了此事,让南京百姓兴奋的还有王师西征的消息。西征已然启动,辽东舰队陆战队被西征司令部命为先锋,驻扎在应天府各县的部队悉数拔营向北,向河南方向开拔,兴冲冲的抢功劳去了。
辽东舰队临走之前,非常鸡贼的郑鸿逵将皇家军校各地来进修的军官抢走了一小半,大多是左良玉部和刘泽清部的军官,这些军官都有一定的实战经验,对辽东舰队这支新立之师来说自然都是些香饽饽,郑鸿逵早就垂涎三尺,只是没找到机会下嘴,如今大战在即,那自然是正大光明的抢了没商量。而被抢军官自是抵挡不住辽东舰队给予的升职加薪承诺(到军校进修时本就晋升了一级,辽东舰队承诺到部队后奏请军机处再给他们升一级),一个个屁颠屁颠拿好军机处开具的调动文书,打包好行李,兴冲冲就去新部队报到。
武举出身的郑鸿逵是不会讲什么温良恭俭让的,原本他是向高杰部和黄得功部在军校进修的军官也伸出了挖人的黑手,无奈军机处以高、黄两部是此次西征主力,把两部进修军官都发回原部参加西征,郑鸿逵只能望之奈何。
郑鸿逵可耻的挖人行为让西征军总司令卢九德大光其火,他原本也是打算在皇家军校挑人充实西征军司令部的,不料就晚了那么一步,等他回过神来,急着去捡功劳的辽东舰队陆战队已经挖走人脚底抹油大队开拔,影都不见了,气得卢九德跳脚骂娘。
当然,卢九德也不是省油的灯,当机立断派人截住一些正在打包行李准备回原部参战的黄、高两部的优秀军官,死皮赖脸的去军机处要调遣文书,不给文书就不走人。太监兼军痞耍起无赖来那可是真的不要脸,再加上他是军机处的老同僚,人刚走茶还没凉,读书人史可法和明朝红N代刘孔昭都是要脸的人,哪里是他的对手,迅速败下阵来,也顾不得高杰、黄得功二人得知自己部下被抢走后会如何怨愤满天,乖乖奉上调遣文书送客。
随后卢九德又厚着脸皮去跟李若琏打商量,原本他对从这个脸比他还黑的黑脸将军手里要到人马并不抱什么希望,不曾想李若琏很是大方,一出手就同意借一个营给他充任司令部警卫营。当然,有言在先,要还的。
卢九德眼见禁卫军这儿榨不出多的油,一面去军机处讨要调动禁卫军一个营的文书,一面将主意打到少年军校那些童子军头上。皇家少年军校成立虽不久,但由于这所学校实行的是淘汰制,每隔一段时间就搞综合考核比武,成绩末尾的就被淘汰去军队当大头兵,大浪淘沙,剩下的都是更加适应军事生活的苗子。加之该校在教学中按崇祯的指示,特别重视实战对抗训练,在禁卫军中挑选精兵组成队伍与之进行实战对抗,虽然童子军们次次都被揍得很惨,但实战训练中进步也是惊人,短短三两月,其战斗实力已经不容小觑,需要禁卫军陪练大兵们认真对待。
卢九德作为前军机大臣,对这些情况自然清楚,所以将少年军校才训练两三月的娃娃兵也列入司令部征召对象,但在外人看来不免有些饥不择食。
征召少年军校的娃娃兵,卢九德采取自愿报名,加比武竞争的办法,简单粗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