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清款项后,三人一同去风车磨坊看热闹。柳芸和韩木匠分头行动,向外村人宣传风车磨好处。柳芸声音不大,却引来了不少人的注意。
"这风车磨坊有大有小,大的不算贵,小的也很实惠,可以个人用,也可以全村集资建一个,"她说着,目光扫过围观的人群,"解放了双手,还提高了效率。"
她顿了顿,继续道:"咱们也别光羡慕下河村,自己心动就行动,秋收在即,抓紧时间建一个出来,到时候就轻松多了。"
见众人的目光都朝自己身上看,她继续说:"小风车磨很便宜的,一个风车磨能用好几年呢,爱惜一些的,用十几年都没问题,这划下来,一天还不到一文,四舍五入等于不要钱!"
柳芸不忘提醒缺水之处不适合用风车磨,以示诚意。她的话语中透着实在,让人不由得信服。七八个人围上来,询问细节和价格。柳芸耐心解答,不急于立刻成交。她深知人性趋向享受,相信他们迟早会心动。
直到傍晚,村民们才散去。柳芸和韩木匠讲得口干舌燥,却收获颇丰。两人找了个僻静处开始分账,柳芸心中暗自盘算。
"你拉到单子了吗?"柳芸问韩木匠。
韩木匠摇头,不过他挖掘了几个潜在客户。柳芸也是,其中一位还是做粮食小生意的,等他回去算过账,就会发现风车磨坊多划算,所以两人并不着急。
柳芸把银子掏出来,和韩木匠一起把钱分了。两人一人一半,先前韩木匠预支走三两买木材,这次柳芸便只给他四两五钱银子。
她算了下自己的,除去给韩峰两兄弟的八百四十文,余下六两六钱六十文,都是她自己的。这笔钱够韩宇读书、家里生活,还有孩子们上族学。她暗下决心要攒钱买几亩好田。
"租田不是长久之计,"柳芸心中思量,"等手里的银子多一点,就先置办几亩好田。在这里,土地具有很高的流通性,是硬通货,一亩一亩的挣,家底这不就攒出来了?"
又到了雨季,最近天天下雨,柳芸站在门槛前,望着天边残留的乌云。她轻轻叹了口气,披上蓑衣,戴好斗笠,提起锄头向田间走去。泥泞的小路上,她的草鞋踩出"咕叽咕叽"的声响。
远处传来村民们的议论声,夹杂着几声叹息。柳芸加快脚步,来到田边,她看到了令人揪心的一幕:河水暴涨,冲垮了低洼处的田埂,稻田里一片汪洋。几株幼嫩的稻苗被泥水掩埋,只露出几片可怜的叶尖。
"柳娘子来了!"邻家王大叔喊道,"咱们先疏通沟渠吧。"
柳芸点点头,卷起裤腿就下田。她跟着村民们一起挖开田埂,引水入渠。浑浊的水流奔涌而下,冲向低洼处的农田。
"哎呀!你们这是要淹死我家的庄稼啊!"远处传来李婶尖锐的嗓音。
王大叔无奈地摇摇头,"李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总不能让大伙儿的田都泡汤吧?"
李婶还想说什么,却被突然蹿出的一条大鱼吸引了注意力。"鱼!有鱼!"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田间顿时沸腾起来。
柳芸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从身边游过的肥鱼。鱼儿在她手中扑腾,溅起的水珠打湿了她的脸颊。她抿嘴一笑,方才的愁绪似乎都被冲散了。
村里的小娃娃们也加入了"捕鱼大军",欢声笑语响彻田间。柳芸看着自家的大郎二郎,两个小子干劲十足,小竹篓里很快就装满了鱼。三郎和四娘虽然年纪小,也不甘示弱,站在田埂上为哥哥们加油打气。
"大郎,小心点!"柳芸忍不住喊道,看着儿子在泥泞中滑了一跤。
"这风车磨坊有大有小,大的不算贵,小的也很实惠,可以个人用,也可以全村集资建一个,"她说着,目光扫过围观的人群,"解放了双手,还提高了效率。"
她顿了顿,继续道:"咱们也别光羡慕下河村,自己心动就行动,秋收在即,抓紧时间建一个出来,到时候就轻松多了。"
见众人的目光都朝自己身上看,她继续说:"小风车磨很便宜的,一个风车磨能用好几年呢,爱惜一些的,用十几年都没问题,这划下来,一天还不到一文,四舍五入等于不要钱!"
柳芸不忘提醒缺水之处不适合用风车磨,以示诚意。她的话语中透着实在,让人不由得信服。七八个人围上来,询问细节和价格。柳芸耐心解答,不急于立刻成交。她深知人性趋向享受,相信他们迟早会心动。
直到傍晚,村民们才散去。柳芸和韩木匠讲得口干舌燥,却收获颇丰。两人找了个僻静处开始分账,柳芸心中暗自盘算。
"你拉到单子了吗?"柳芸问韩木匠。
韩木匠摇头,不过他挖掘了几个潜在客户。柳芸也是,其中一位还是做粮食小生意的,等他回去算过账,就会发现风车磨坊多划算,所以两人并不着急。
柳芸把银子掏出来,和韩木匠一起把钱分了。两人一人一半,先前韩木匠预支走三两买木材,这次柳芸便只给他四两五钱银子。
她算了下自己的,除去给韩峰两兄弟的八百四十文,余下六两六钱六十文,都是她自己的。这笔钱够韩宇读书、家里生活,还有孩子们上族学。她暗下决心要攒钱买几亩好田。
"租田不是长久之计,"柳芸心中思量,"等手里的银子多一点,就先置办几亩好田。在这里,土地具有很高的流通性,是硬通货,一亩一亩的挣,家底这不就攒出来了?"
又到了雨季,最近天天下雨,柳芸站在门槛前,望着天边残留的乌云。她轻轻叹了口气,披上蓑衣,戴好斗笠,提起锄头向田间走去。泥泞的小路上,她的草鞋踩出"咕叽咕叽"的声响。
远处传来村民们的议论声,夹杂着几声叹息。柳芸加快脚步,来到田边,她看到了令人揪心的一幕:河水暴涨,冲垮了低洼处的田埂,稻田里一片汪洋。几株幼嫩的稻苗被泥水掩埋,只露出几片可怜的叶尖。
"柳娘子来了!"邻家王大叔喊道,"咱们先疏通沟渠吧。"
柳芸点点头,卷起裤腿就下田。她跟着村民们一起挖开田埂,引水入渠。浑浊的水流奔涌而下,冲向低洼处的农田。
"哎呀!你们这是要淹死我家的庄稼啊!"远处传来李婶尖锐的嗓音。
王大叔无奈地摇摇头,"李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总不能让大伙儿的田都泡汤吧?"
李婶还想说什么,却被突然蹿出的一条大鱼吸引了注意力。"鱼!有鱼!"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田间顿时沸腾起来。
柳芸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从身边游过的肥鱼。鱼儿在她手中扑腾,溅起的水珠打湿了她的脸颊。她抿嘴一笑,方才的愁绪似乎都被冲散了。
村里的小娃娃们也加入了"捕鱼大军",欢声笑语响彻田间。柳芸看着自家的大郎二郎,两个小子干劲十足,小竹篓里很快就装满了鱼。三郎和四娘虽然年纪小,也不甘示弱,站在田埂上为哥哥们加油打气。
"大郎,小心点!"柳芸忍不住喊道,看着儿子在泥泞中滑了一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