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我的凝视,王乾坤眼中闪过惊恐。

    他并没解释,什么是药人铺。

    但这个地方,带给他的恐惧,显然比眼下承受的痛苦还要强烈。

    闫光头跟在一旁,沉吟着说:“关于药人铺,我倒是知道些,不过,那只是道听途说,也不知真假。”

    他说,在古时候,据说有一种药铺,名义上是卖药,实际,也是卖药。

    但是,这药的概念,却是和寻常意义不同。

    他先是举了几个例子。

    说是在封建制度统治下,乃至民国时期,一旦有死刑犯被行刑,不管场面有多可怕,总是不乏看客的。

    单是说,监斩官在发布行刑指令的时候,会用朱笔勾掉受刑人的名字。

    笔一勾,一甩出,众人皆躲。

    可是,当笔一落地,所有人便都去抢。说是用这沾了人命的刑笔给家里的孩子开蒙教育,这孩子,将来必定是状元才。

    这只是第一个例子。

    第二个,就相对要引人不适了。

    围观刑罚的人,层次、目的,各不相同。

    古帝都几个出了名的行刑地点,周围非但不荒凉,而且还都是些高档的酒楼。

    每当有死刑犯被处决的日子,这些酒楼里都会满员。

    那时候,能进酒楼吃饭的,定然是有些家底的。

    不光是“恶趣味”“看热闹”,有相当一部分财主员外,都是带了自己家的孩子,在二楼定了靠窗的位置,为得,就是看行刑。

    因为什么?

    因为这些财主、员外,要从小就培养,他们的孩子,不要对人仁慈,甚至是,别拿人当人。

    当猪狗一样,是可以随意宰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