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谨,十九岁,水木双灵根,筑基二层,月华门内门弟子。

    当年李谨也是出了名的天才。修真世家嫡次子,水木相生灵根,刚出生就被月华门记上道碟。十岁筑基,入灵露峰,于种植一道上悟性颇高。当年无数人断言此子必有大造化,月华门或将迎来一位元婴道君。

    没想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当他十五岁还停留在筑基二层的时候,就再没有人提起过那个惊才绝艳的天才了。

    取而代之的是脑子坏掉的泥腿子。老农一般耕地种田,总是躲在山里不出门,神神秘秘的,不知道在搞些什么恶心的东西。

    修士界历史超过十万年,大家的生活方式却一成不变。发明和创造被归类为旁门左道,只有专注修炼才是正途。

    可悲的是,只有修为高深,才能寿数绵长。而站在高处把持着话语权的那一小撮人,恰好都是一心向道者。

    一代代的传承下,变革主义者会被自然而然的摒弃掉。

    普通情况下,李谨的下场大概是修为低微,百年之后寿元殆尽。大概连个继任者都找不到,一辈子的研究就此断绝,偶有人提及也是一声嗤笑。

    自古以来,研究工作都是非常耗钱的。别看碧珠米单株低廉,实际上李谨的改良实验一点都不便宜。

    首先,大片的试验田几乎榨干了他的每月补助。家族补给早因为他的执迷不悟而断了。每个月李谨都要为种子钱焦头烂额。

    其次,就算碧珠米属于最常见灵植,仍旧需要一定的灵气灌溉。在不同的灵气环境下,碧珠米的生长状态差异很大。所以聚灵阵是不可或缺的。

    最后,为了得到变异植株,还需要在土壤中添加不同属性的丹药。这里是最费钱的部分。大多数时候李谨只能厚着脸器去丹鼎峰讨要废弃药渣。

    总结来说,受限于资金问题,李谨的实验进度一直无比缓慢。足足八年未见收益。

    也曾有同门建议他放弃。连灵露峰峰主,李谨名义上的师尊都告诫过他专注修行,勿为外物所扰。

    李谨怎么回答,已不可考。只是他那山头上的麦田,日渐广袤。

    再然后,未来的小神农李谨与传奇米仙尊相遇了。

    在他人生的前十九年,从未遇到过如米粒这样奇妙的人。

    穿布衣,食粗米,饮山溪,住茅屋。咋一看,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外门弟子,活得堪称困苦。若说特别大概只有笑容特别灿烂吧。

    二人的第一次相遇,充满了偶然性。

    李谨身为筑基弟子,本不该跟外门弟子争抢任务。内门自有内门的挣钱办法,退治妖鬼、打猎探险、护送商队,就算是不善打斗的灵露峰,也会售卖灵植赚取修炼资源。

    奈何他一门心思扑在【碧珠米】的培育上,没有余力另种高阶灵植。每月门内发放的补助,也全部用在支付土地租赁费上。幸好筑基期能辟谷,不然连吃饭都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