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月照人间情自恋,朱墙玉夜忆灯绵。

    如夫谢女终将在,会与叔平再线牵。

    话说天后往感业寺听了经,做了功德,已然天暗。起驾回宫的时候,树上跳下一只野猫,趴在头上乱抓。吓得天后失魂落魄,腿软摔倒,拼命的喊:“蟒来了,枭来了。蟒来了,枭来了……。”急得侍卫随从齐来问安。

    天后软在地上,拉也拉不起来。大气直喘,脸色煞白。此时又是夜间,她这脸色倒像是鬼卒中的白无常。众宫人跪下问安,天后眼神呆滞,木讷讷地出神,发间汗珠一滴滴造了出来,显露在两颊。

    呆滞良久,缓过神来,责问宫人:“哀家早就下旨,宫中禁止养猫,是谁胆大妄为,不听哀家之言?”这些宫女都是平民百姓之家的,自选入宫来,只知道任劳任怨,少说话,多做事。她们知道什么?只见她们一个个跪在地上,卑躬屈膝,忍气吞声,只是不知。

    天后问了多遍,也不知猫从何来。天后性怒,自有治人的主意。她命人将无辜宫女扒了衣服,吊在奚宫局梨树上过夜。

    天后乃下令宫中所有人捕杀猫儿,亦不许养。如有发现养猫者,以谋逆罪论。自古上行下效,宫中以猫为敌,百姓自然以猫为害。百姓或有养猫者,都早已或杀或剐,或埋或弃了。更有一种地痞无赖,或见人良妇,意欲调弄,如不从,便诬告她养猫,告官领赏。

    还有一些恶棍,欺负老实人,明火执仗抢夺田地,霸人财产。如不从,也要去告他养猫。似这般,天后倒也心善,总算为这群无所事事的人找了一条发财的路子。后来,这些人便以道听途说、恶意诽谤、添油加醋为业,世代经营,生意红火。

    话说回来,天后为何如此忌讳猫?原来和唐高宗两个妃子有关,一个是王皇后,一个是萧淑妃。王皇后是并州祁县人,是司空魏国公王仁祐的女儿,他爹王仁祐本来是个卖假药的,她娘柳沁君也是个不懂礼仪的遗孀要饭妇。

    世间事真就琢磨不透,一个卖假药的碰上一个遗孀要饭妇,两人一结合,生下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王可容。后来唐太宗皇帝将她许给唐高宗,原先还性格温顺,举止大度。后来册封为皇后,她爹跟着她沾了光,乃被封为司空魏国公。

    王皇后的父母跟着女儿沾光了,都进宫来看望她。这本没错,问题是非但不知宫廷礼仪,更要命的是还把山野习俗带进宫来,见了皇上不施礼,见了皇后不叩头。久而久之,唐高宗就嫌弃丈人了,就不让他们进宫了。

    后来高宗又纳了萧氏为淑妃,萧淑妃出身尊贵,乃江南门阀兰陵萧氏,齐梁皇室后裔。并且模样极好,擅长弹唱。自得了这号绝色美人,早将王皇后忘了。临幸多年,生下许王李素节、义阳公主、高安公主。而王皇后一个也怀不上,自此后,性格大变,变得和她爹妈一个秉性,见了皇帝也不参拜,见了大臣也不慎言。什么都说,什么都做,摔杯打碗,骂街撒泼,与村妇无异。

    话说王皇后和萧淑妃争宠,弄得乌烟瘴气,鸡犬不宁。把高宗弄得烦死了,干脆谁也不宠幸谁,任你们去闹。王皇后有了小智谋,为获新宠,不断在高宗耳边诉说武媚娘如何如何美丽,如何如何温柔。让唐高宗把武媚娘从感业寺接回来,高宗本有此心,怕她见怪,所以一直犹豫。没成想她一点都不怪,反而还主动请求接回武媚娘。

    唐高宗自此才对皇后有了一点点好感,临幸了三天两夜,便去接回武媚娘。武媚娘蓄发还宫之后,被封为二品昭仪。王皇后长和她殷勤走动,互赠礼品。萧淑妃那边也摔摔打打,哭哭喊喊,亦成了村妇。

    话说武媚娘刚被接进宫来,倒还殷勤谨慎,后来慢慢的熟悉套路,又仗着有高宗宠幸,便开始说王皇后、萧淑妃坏话。俗话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偷。这武媚娘本就是偷来的,如何不喜欢?自是对她的话言听计从,果真就冷落了二人。

    很快武媚娘就生下一位公主,唐高宗更是喜欢的不得了。下了朝,必来观看。某日,武媚娘计上心来,吩咐人去请王皇后、萧淑妃,她却藏在暗里。二人来到她这里,不见了她,坐在那里等。只听见婴儿哭声,过去逗乐几下。便问婢女:“武昭仪何在?”婢女答不知。二人扫兴,悻悻而归。武媚娘看到她们走后,出来狠了心,将婴儿捂死。有诗为证:

    争名夺利几时休,苦问苍天也任由。

    道是妇人心软弱,如何杀子不回头。

    唐高宗果然下朝来看,恰逢媚娘采花回来。笑问高宗:“陛下下朝了吗?”高宗点头称是,乃道:“朕来看看小公主。”媚娘道:“好啊,与陛下同去。”结果小公主死了,唐高宗半晌不言,武媚娘嚎啕大哭,问谁来过?婢女们说王皇后和萧淑妃。唐高宗大怒,即命将二人打入冷宫,并搜查二人寝宫。结果搜出许多小纸人,上写者高宗和武媚娘名讳,用针插着。

    武媚娘自此当上皇后,将王皇后一家和萧淑妃一家都削籍,流放岭外。王皇后的父亲王仁祐死后,武媚娘怒气不止,又下令将她父亲掘坟劈棺,鞭尸焚体。